博学笃行,与时俱进

LEARNED RESOURCEFUL ,TIMES

“报复性求职”,不可取,也不理智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1332 更新时间:2020年04月28日16:29:12 打印此页 关闭

当大家都在留意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,对此,大家都还是很谨慎;但在另一个方面,另一项报复性行为可能出现了:报复性“求职”

企业岗位随着全球疫情的进展,供给总体变少,疫情之后,必然会出现失业/下岗。

这是一次小调查的数据,反映出了当前对职位有关心的年轻人心态,“急于求职”的人数还是存在不小的规模:

再从企业的整体招聘规模上来看,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,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,数量减少较明显。

不过所有缩减招聘规模的企业,其总体占比都在5%以内。

可以说,原来2020开年的招聘“黄金期”已然变成了“寒冬期”。

即使这几年的朝阳行业:互联网公司,也都提出降薪的措施。根据岗位和工龄降薪的幅度不一。

除了降薪,很多公司都提出要“优化人才”,其实就是裁员,减少一部分人员,以减少公司的开支。

这样一来,失业的人会很多,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入来源。因为在疫情期间,中小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并不高 。

我们可以看到,从2月9号开始,接二连三地很多家公司都开始解聘员工。

北京K歌之王宣布将于2月9日,也就是北京市准备正式上班的前一天,与全部员工、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。

当天,新潮传媒宣布裁员500人,高管降薪20%。

还有,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一家集团宣布裁员500人自救,员工表示很突然、都没反应过来。

而上述的例子只是一部分。

预计很多人都会在疫情结束前和结束后寻找新的工作,职位竞争是必然。

这种竞争对人才和企业来说,是双向选择。

毕竟,好光景的时候,不管是黑猫白猫都能抓到老鼠;而好光景的时候,不管是职场老油条还是小白都可以有不错的工作,都可以在岗位上做出“好成绩”。

但疫情下的职场,多数企业会缩减成本,减少开支。压缩招聘预算,必然提高再招岗位的要求。

如果你没有料,职场经验没有亮点,无法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拿什么去跟别人抢呢?而真正的人才在这时候就更能凸显个人价值,即使在众多竞争者面前,你依旧遥遥领先。

俗语说“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,才知道是谁在裸泳。”

这一突发疫情,就像试金石,为求职者剥开了那些裹在企业外的华丽装饰,让企业赤裸裸的站在求职者面前,将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社会责任感展露无遗。

毫不夸张的说,这是时候还在招聘的企业,一定是好企业,他们自身的抵抗力一定比一般的企业要强的多。

疫情一定会改变中国部分产业的结构,也会滋生一些优秀的公司,例如2003年非典后出现了淘宝、京东,加速了海底捞和携程的发展。

总体而言,互联网即时配送企业非常获利,这也是我国互联网产业提前布局和良性竞争发展的结果。

在明白了当前的不容易的形势后,我们还是要痛定思痛,要切记:急于求职,绝不等于盲目求职。

不要看到职位空缺就上,要切实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。要记得,你现在的每一份工作,都和你人生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,特别对你以后的跳槽晋升,都是有联系的。

最近我亲戚里的一个小侄女,求职时差点被骗了,她原来的公司因为疫情未复工而失业。然后,她开始在求职网站上“浪投简历”,有一个自称是大公司猎头声称可以帮她介绍到一家知名企业的HR,但是要先让她交一笔“培训费用”。

幸好她的家人立即阻止了她交钱,不然,她那求职心切的心情,很容易就上当了。

我明白,特别是当今很多95后,00后的年轻人,他们没有经历过失业下岗,所以对他们来说,一时的待业很容易使他们的心态变成急躁不安,会觉得自己和社会失去了联系,感到沮丧不安。

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要相信疫情带来的影响和不便都只是暂时的。报复性求职,不可取,也不理智。


给身在职场的你几点建议:

1.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离职,企业没有裁员或降薪的计划,那建议最好能够先观望,或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再离职。

2.对于待岗、降薪的岗位,那你就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状态。如果预计企业大概率不会复工,建议早做打算,可以先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。

3.对于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,学习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。

待疫情笼罩的阴霾渐渐褪去,往日的繁华定会恢复如初,把握住当下自己可以把握的,不受外在负面消息和情绪的干扰。

认真生活,用心经营,机会总是会留给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人。

上一条:织好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美好梦想! 下一条:填补幼教缺口!职业院校纷纷增开学前教育专业